如何让助听器发挥出最佳效果?

发布时间 : 2020-04-08  浏览次数 :
    由于老年性聋病理、生理的特点及助听器电声性能的局限,严重影响了助听效果,使老年人对助听器的经济投入与助听效果的回报有一定差距,难以满足部分患者对助听器的过高期望值,并因此而产生某些社会心理问题,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听力康复。


      经常见老年人来看病时,会低头哈腰地将耳朵尽量贴近医生,生怕遗漏了重要的询问和嘱咐。可每当医生问他们为什么不配个助听器时,他们多数说有,甚至不只一个,但都因为戴上后觉得不舒服,没多久就束之高阁了。



     这主要是因为不少老人误以为,只要是从正规部门配的,够准确,戴上之后就能像从前一样顺顺当当地迅速与人交流了。
    其实不然,如果想让助听器发挥最佳的效果,老年人戴助听器后是需要有一段适应期的,如何快速掌握适应助听器及与人交流的方法?


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:


No.

1

首先告诉老年人戴助听器后听清每个字是困难的,只要能听与交流就不必追求100%的言语识别率。宜采用近距离(1m以内)放低语言声的交流方式。




No.

2

决心与耐心是取得良好助听效果的保证。开始先在家中与家人面对面交谈,家人声音应慢而清晰,句子简单易懂。当听懂80%交谈内容时,就可提高语速。避免让老人过度疲劳。




No.

3

开始每天戴1~2小时,3个月内逐渐递增佩戴时间,能听清自己讲话声和室外声后可以多和人交谈,知道整天佩戴为止。




No.

4

戴助听器后,如果觉得听清每个字困难,可适量放大助听器增益,但要避免因放得过大而产生噪音,且宜采用近距离放低音量的交流方式。




No.

5

由于长时间听力下降,语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,因此戴助听器的老年人每天应通过朗读练习,掌控自身发音强度,使之调整到适当的音量。




No.

6

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,最后再去听电台和电视的播音,不要追求太高,听懂内容即可。


    除上述方法外,交流时还应把听力、理解力、注意力、兴趣以及视觉所得的信息整合起来,加以分析运用,必要时请别人讲话慢些,以充分发挥大脑皮层潜能。其实,戴助听器最关键的是要坚持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改善听力退化导致的各种问题。